这几天,菲律宾国内局势动荡不安,国内外形势一片混乱。此时,美国一艘服役超过四十年的“俄亥俄”号核潜艇突然现身菲律宾,驻扎在苏比克海军基地,引发广泛关注。这艘潜艇的到来意味着什么?是美国对菲律宾伸出援手,还是菲律宾只能依靠外部力量来应对困境?
菲律宾马科斯政府最近面临巨大压力。国内因防洪工程腐败案件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,民众要求彻查,甚至有人高呼“马科斯下台”。不满情绪不仅针对马科斯本人,还指向现任副总统莎拉。示威者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,甚至使用燃烧弹,导致政府陷入政治危机。
菲律宾的外交局势同样严峻。与中国在南海的冲突不断升级,特别是在仁爱礁、黄岩岛等地多次发生海上对峙。面对中国日益强大的海上力量,菲律宾似乎只有寄希望于美国等外部大国的支持。
就在菲律宾内外交困之际,美国海军的“俄亥俄”号核潜艇突然现身苏比克海军基地。这艘潜艇装备了多枚巡航导弹和特种部队,战斗力强大。许多人认为这是美国对菲律宾的支持,给马科斯政府打气,并向中国释放威慑信号。菲律宾政府对此表示兴奋,认为此举加深了美菲军事合作,甚至猜测美国可能会重新启用苏比克海军基地,作为反制中国在南海的重要基地。
然而,“俄亥俄”号虽然服役多年,但其威慑力未必能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。中国的海上反潜能力已经相当强大,构建了立体反潜网络。解放军的核潜艇和其他水面舰艇具备精准打击能力,一旦发现目标,可以迅速进行打击。此外,南海水域水深较浅、环境复杂,这对大型核潜艇的隐蔽性和机动性构成限制。在这种情况下,核潜艇的威慑力大打折扣,甚至可能成为目标。
在中国建立的反介入/区域拒止体系下,南海的前沿基地和海上平台都被远程精准打击火力覆盖。因此,美国和菲律宾如果指望“俄亥俄”号来威慑中国,效果可能有限。
这场美菲与中国的博弈究竟会如何发展?菲律宾能否通过美国的支持走出困境?这场博弈的赢家又会是谁?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。
实盘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